【信諾 中伏】點解會發生?投保前必睇嘅真實評價同防伏攻略
最近香港保險界熱議「信諾 中伏」事件,唔少網民都投訴話俾信諾保險「陰到應一應」。作為一個精明嘅消費者,買保險本來就係想買個安心,點解反而會「中伏」?今次我就同大家深入剖析信諾保險嘅常見伏位,等你可以避開地雷,做個明智選擇!
信諾保險係咩來頭?
信諾(Cigna)其實係一間國際性醫療保險公司,總部喺美國,歷史都過百年,全球都有業務。佢哋標榜提供「高端醫療保障」,聽落好吸引,尤其係中產同專業人士都好鍾意揀佢哋嘅產品。
但係咁大間公司,點解會咁多人話「中伏」?等我逐樣同你拆解。
信諾 中伏常見情況大拆解
1. 保費無端端加價,加到你懷疑人生
「上年先$800蚊個月,今年無啦啦加到$1200,仲要話以後年年加!」
呢個係最多人投訴嘅問題。信諾嘅醫療保險好多都係「可續保」但「不保證保費」,即係話佢哋可以隨時調整保費。有啲客戶反映,投保頭幾年保費合理,但之後就年年加,加到離晒譜。
點解會咁?
- 保險公司會根據理賠情況調整保費,如果成個pool嘅人claim得多,就會全體加價
- 年紀越大保費越貴係正常,但信諾嘅加幅有時真係誇張
- 部分計劃嘅「入門價」特登set低吸引客戶,之後先慢慢加
2. 預先授權變拒絕賠償,玩文字遊戲
「明明醫生話要做呢個手術,信諾嘅醫務顧問又話唔需要,最後要我自己俾錢!」
信諾嘅「預先授權」制度係另一個伏位。好多醫療程序需要事先獲得信諾批准,但佢哋嘅醫務團隊經常質疑醫生嘅專業判斷,拒絕批核。
真實案例分享:
張小姐因為背痛需要做MRI檢查,醫生認為有必要,但信諾嘅醫務顧問話「普通X光已經夠」,最後張小姐要自費萬幾蚊做MRI。事後發現真係有椎間盤突出,但信諾依然拒絕賠償,話「當時未確診」。
3. 網絡醫生名單「得個睇字」
「話就話有幾百間網絡醫院,打去約先知要等3個月!」
信諾標榜有龐大嘅網絡醫生名單,但實際上:
- 熱門醫生長期full booking
- 部分「網絡醫生」其實係啲好偏遠嘅診所
- 有啲專科得1-2個選擇,根本冇得揀
4. 細字條款陷阱多,賠償時先知「唔包」
「入院先知原來『病房升級』要自己俾差價,封信諾agent完全冇提過!」
信諾嘅保單條款複雜到暈,常見嘅伏位包括:
- 「合理及慣常收費」條款 — 信諾自行定義咩叫「合理」,經常用呢條拒賠
- 分項限額 — 每項治療都有上限,超額要自付
- 除外責任 — 好多常見情況原來唔包,投保時agent又唔講清楚
5. 索償程序極度繁複,玩死你
「交足文件都話唔齊,來回十幾次先賠到,仲要打咗成個月電話!」
信諾嘅索償流程出名麻煩:
- 要填嘅表格多到癲
- 經常話「文件不齊全」,但唔一次過講明要咩
- 熱線長期難打通,email回覆慢
- 簡單case都要等成個月先有結果
點解信諾會咁多中伏個案?
一間國際大公司搞到咁多負評,究竟咩原因?
1. 香港營銷手法過度進取
信諾香港嘅銷售團隊業績壓力大,部分agent為咗成交:
- 誇大保障範圍
- 淡化保費加幅可能性
- 唔主動解釋條款細節
- 用「限時優惠」製造焦慮感
2. 理賠審核極度嚴苛
信諾以「控制成本」聞名,所以:
- 醫務團隊會盡量找理由拒賠
- 對「醫療必要性」嘅定義比業界更嚴格
- 經常要求客戶提供額外證明文件
3. 產品設計複雜化
信諾嘅保單成日有:
- 多重附加條款
- 各種分項限額
- 特殊定義詞彙
普通客戶好難完全理解,到claim時先發現中伏。
信諾保險仲值唔值得買?
咁多問題,係咪即係信諾完全唔值得考慮?又未必。信諾都有佢嘅優點:
- 全球網絡覆蓋廣 :適合經常出差或旅行嘅人
- 高端醫院直付 :部分計劃可以去養和呢類私家醫院
- 附加服務多 :有啲計劃包健康檢查、牙科等
適合人群:
- 高收入,願意為品牌支付溢價
- 需要全球保障嘅外派人員
- 對醫療品質要求極高,願意付出更多時間處理行政
唔適合人群:
- 預算有限,追求性價比
- 怕麻煩,想要簡單理賠流程
- 年紀較大,擔心未來保費大幅上升
防伏攻略:點樣避免信諾中伏?
如果你真係考慮信諾,記住以下防伏要點:
1. 投保前必須做足功課
- 睇清楚產品說明書 :唔好只信agent口頭講
- 比較同類產品 :睇吓其他公司嘅條款同保費
- 搜尋真實評價 :上forum睇現有客戶嘅經驗
2. 特別留意以下條款
- 保費調整機制 :問清楚歷年加幅記錄
- 醫療必要性定義 :信諾嘅定義比其他公司嚴格
- 分項限額 :每項治療嘅賠償上限
- 網絡醫院名單 :真係打電話去確認預約情況
3. 揀個可靠agent
- 問agent拎佢過去客戶嘅真實理賠率
- 考吓佢對條款嘅熟悉程度
- 避免只會sell唔解釋嘅agent
4. 索賠時要咁做
- 預先授權一定要做 :就算急症都要事後補
- 保留所有單據 :連醫生notes都影低
- 追蹤進度 :定期跟進,唔好等佢哋
- 必要時投訴 :可以去保險投訴局
信諾中伏後點算?
如果你已經中伏,可以考慮以下行動:
- 正式書面投訴 :寫信俾信諾香港客服,要求解釋
- 尋求獨立意見 :搵保險顧問或律師睇吓有冇爭取空間
- 考慮轉會 :比較其他公司嘅計劃,睇吓值唔值轉走
- 公開分享經歷 :喺forum寫低你嘅經歷,幫其他消費者
同類產品比較:信諾 vs 其他保險公司
為咗俾大家更清晰,等我簡單比較下信諾同其他公司:
| 比較項目 | 信諾 | 其他大型醫療保險公司 | 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保費 | 較高,加幅明顯 | 相對穩定 | | 理賠嚴格度 | 非常嚴格 | 一般 | | 網絡醫生 | 名單長但難約 | 通常更容易預約 | | 全球保障 | 覆蓋廣 | 部分公司都提供 | | 客戶服務 | 評價兩極 | 普遍較好 |
過來人真實分享
「我用咗信諾5年,頭3年幾好,之後保費年年加15-20%,今年決定轉會。最嬲係上次入院,明明係網絡醫院,但信諾話醫生用嘅藥唔在佢哋list要自費,最後俾多成萬蚊!」 - Chris, 34歲會計師
「做 freelance成日飛,信諾全球保障係幾好,但真係貴同麻煩。有次喺台灣入醫院,要我自己先墊錢,返香港 claim 等足兩個月先有錢返。」 - Carmen, 29歲攝影師
結論:信諾唔係唔得,但要睜大雙眼
信諾保險並非一無是處,佢哋嘅全球網絡同高端服務確實吸引到特定客群。但香港消費者必須清醒認識到:
- 保費加幅 :要有心理準備未來保費會明顯上升
- 理賠嚴格 :唔好expect輕鬆claim到,要做好文件準備
- 條款複雜 :必須花時間詳細了解,唔好靠agent口頭承諾
買保險最緊要係符合自己實際需要,唔好盲目追求「名牌」。希望呢篇文可以幫大家避開信諾嘅伏位,做個精明消費者!如果你有信諾嘅親身經歷,不妨留言分享吓等更多人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