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球之家嘅歷史:由街坊小舖到足球迷聖地嘅傳奇故事
一代波友嘅集體回憶:角球之家係點樣起家?
講起香港足球文化,就不得不提「角球之家」呢個傳奇名號。作為香港最老字號嘅足球用品專門店之一,角球之家已經成為幾代波友嘅集體回憶。究竟呢間舖頭點樣由一間細細哋嘅街坊小舖,蛻變成今日足球迷必到嘅朝聖地?等我哋一齊翻開佢嘅歷史頁章!
角球之家嘅創辦人黃生(波友們都慣咗叫佢「角球黃」)本身係個超級足球迷。喺1980年代末,佢發現香港缺乏專賣足球用品嘅舖頭,波友要買對靚波靴或者一個好波,好多時都要四圍撲。於是佢就胆粗粗,用積蓄喺旺角砵蘭街租咗個唔到200呎嘅小舖位,開設咗第一間「角球之家」。
「嗰陣時真係好艱難,」角球黃後來接受訪問時回憶道:「朝早9點開門,夜晚11點先收工,成日都要一個人睇舖。啲貨都係我自己去外國入,有時為咗慳錢,連酒店都唔捨得住,就咁喺機場瞓一晚。」
90年代黃金時期:伴隨香港足球興衰
踏入1990年代,香港足球聯賽仲算興旺,本地波熱潮帶動咗足球用品需求。角球之家憑住專業同埋價格公道,好快就儲落一班熟客。最經典係當年唔少本地甲組球員都會去角球之家度身訂造波boot,連黎新祥、李健和等名將都係常客。
「我記得最風光嗰陣,舖頭入面成日都逼滿人,尤其係周末,真係企都冇位企!」一位由細幫襯到大嘅老顧客阿強咁樣回憶道。「嗰時角球之家仲有個特色,就係佢哋會幫客人在波boot底釘膠粒,等對鞋更襟用。而家諗返都覺得好懷念!」
不過好景不常,隨住香港足球喺2000年代開始衰落,角球之家嘅生意都受到影響。為咗生存,舖頭開始轉型,引入更多外國聯賽嘅波衫同週邊產品,仲開拓網上銷售渠道。呢個決策令角球之家成功渡過難關,甚至吸引到新一代年輕球迷。
千禧年後轉型:由實體舖到網上商城
2005年係角球之家嘅重要轉捩點。當時網購開始興起,角球黃個仔阿John大學畢業後加入家族生意,說服老豆開設網店。「嗰陣時老豆好抗拒,話啲客人都係鍾意摸到實物先買。但係我話而家後生仔個個上網買嘢,我哋唔轉型就等摺啦!」阿John笑住回憶道。
事實證明阿John嘅眼光冇錯。角球之家嘅網店開張後,生意額以倍數增長,尤其係海外訂單,連東南亞同內地嘅球迷都開始幫襯。而家網店已經佔咗成間公司超過六成營業額,成為角球之家最重要嘅收入來源。
但係角球之家冇因此而放棄實體店。「我哋嘅理念一直冇變過,就係要畀客人最專業嘅足球用品同服務。」阿John解釋道:「網店係方便,但係試波boot、揀波衫呢啲,始終都係親身嚟舖頭好啲。」
今日嘅角球之家:唔止係一間舖咁簡單
而家嘅角球之家已經發展成香港最具規模嘅足球用品連鎖店,除咗旺角總店外,仲喺銅鑼灣同沙田開設分店。舖頭入面除咗賣嘢,仲定期舉辦球迷活動,例如球星簽名會、睇波派對等,成為咗名副其實嘅「波友聚腳地」。
2020年疫情期間,角球之家仲發起「波衫送暖」行動,呼籲球迷捐出舊波衫,轉贈畀基層小朋友。「足球帶畀我哋咁多快樂,我哋都想回饋社會。」阿John講起呢件事都好感慨:「最估唔到嘅係連傑志同東方幾間球會都支持,捐咗過千件波衫出嚟!」
角球之家嘅成功秘訣:專業+人情味
問到角球之家點解可以屹立不倒三十幾年,角球黃同阿John父子異口同聲話:「專業知識同人情味」係最緊要。
「我哋嘅員工全部都係足球狂熱份子,唔係齋賣嘢咁簡單。」阿John解釋道:「客人嚟買波boot,我哋會問佢踢開咩位置、咩場地,甚至睇佢踢波片,先推薦最適合嘅款式。咁先至叫做專業服務!」
至於人情味,就更加係角球之家嘅招牌。「我哋有啲熟客由中學幫襯到而家做咗老豆,仲帶埋個仔嚟買波boot。」角球黃自豪咁話:「有個客移民去加拿大廿年,每次返香港都一定會嚟我哋舖頭行吓,話呢度有佢嘅青春回憶。」
未來展望:繼續做香港足球文化嘅守護者
展望未來,角球之家計劃進一步擴展業務,包括開設足球訓練中心同埋出版足球文化書籍。「我哋唔想只係一間普通嘅零售店,而係真正成為推廣香港足球文化嘅平台。」阿John充滿期望咁講。
回顧角球之家三十幾年嘅歷史,其實就係香港足球興衰嘅縮影。由一間街坊小舖到今日嘅足球用品王國,角球之家見證住幾代香港人對足球嘅熱愛。無論香港足球嘅前景如何,相信角球之家都會繼續做波友們最忠實嘅夥伴。
「只要仲有人鍾意踢波,角球之家就會一直存在落去。」角球黃最後咁樣總結道。簡單一句,道出咗呢間傳奇波舖嘅使命同堅持。
後記:角球之家嘅經典回憶
對於唔少香港波友嚟講,角球之家唔單止係一間舖頭,更承載住無數青春回憶:
-
第一對名牌波boot :好多70、80後人生第一對Adidas或者Nike波boot,都係喺角球之家度買。儲幾個月零用錢,就係為咗買對「啄地」嘅釘boot。
-
球星海報聖地 :90年代角球之家嘅玻璃櫥窗貼滿英超球星海報,成為唔少學生哥放學必「朝聖」嘅地方。
-
睇波聚腳點 :每逢大賽,角球之家就會變身小型睇波區,成班波友迫喺舖頭入面一齊嗌一齊笑。
-
波衫改號碼 :當年冇錢買新波衫,就拎件舊衫去角球之家改號碼,慳得一蚊得一蚊。
三十年過去,無論係舖頭定係客人都不斷改變,但不變嘅係角球之家對足球嘅熱情同堅持。呢份堅持,正正就係佢哋能夠成為香港足球文化地標嘅原因。